请停止无效的努力
买了很久的书,假期回来看了一看,觉得很适合现在的自己,迷茫的懒惰,迷茫的没有动力,希望自己能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有所收获。
第一章:人人都有天赋
找到正确的定位
1.你个人能能够创造出多大的价值,离不开三大内在要素:第一个要素,知识和技能。第二个要素,能力,比如学习和思考能力,人际交往能力等。第三个要素,天赋,包括潜在能力,性格特质,动机 ,价值观。
2.决定你最终能够收获多少回报的,除了内在因素之外,还有三大外在因素:出生、选择、运气。
3.个人价值定位有五种不同的类型:投机型,知识型,技能型,能力型,天赋型。
4.在五种不同的价值定位类型中,最优的选择有两个,一是提升能力,二是不断认识自己,发掘自己的天赋。
5.大多数人没有采取最优选择,二是将自己定位在知识型和技能型,原因是:第一,知识和技能型最容易提升。第二,受限于岗位的定位。
6.如果想要更高的回报:
<1>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,内化为能力;
<2>有技能的,需要找到稀缺技能,当然,这种稀缺性只能维持一段时间,一旦供求达到平衡之后,收入就会下降;
<3>能力,才是长久需要提升的,因为世界变化太快,只有能力才是各种岗位间通用的;
<4>同时,要不断尝试和总结,发现自己的天赋。4>3>2>1>
对天赋的正确理解
7.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相对天赋,正确运用天赋,可以让我们事半功倍。
8.天赋包括能力天赋和意愿天赋,所以,在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时候要回顾这两点。
9.能力天赋只代表潜力,要转化为能力,还需要刻意练习。
10.正确运用天赋需要做到:找到天赋的差异性大且决定性强的领域,掌握正确的可以练习的方法,找到更多自主感,胜任感,归属感的工作以维持热情,坚定地拒绝那些世俗眼中的光鲜追求,避免那些容易埋没天赋的工作。
11.挥霍天赋的方式(列出以作警醒)
<1>用错地方
天赋需要用在这样的领域内:第一,这个领域内,是否有这项天赋,时候会导致较大的差异化;该天赋是否是该领域的关键成功要素。
<2>缺乏正确的方法
掌握不了正确的刻意练习的方法,天赋很难变成能力。
<3>缺乏热情的滋养,开发动力不足
刻意练习的过程是艰辛的,所以需要热情,热情来源于自主感,胜任感和归属感。培养热情是坚持下去的动力。
<4>被世俗需求扭曲
每个人的天赋不同,所以自我定位也必然不同。忽略自己的天赋,而去模仿他人,是性价比最低的努力方式。无论是在自我定位还是职业选择上都不要和别人盲目的比较模仿,否则会浪费自己的天赋。
<5>被后天环境耽误
选择能够让自己成长和发挥天赋的环境,主动脱离让阻碍你进步的环境。5>4>3>2>1>
别再挥霍自己的天赋
12.天赋包括能力天赋和意愿天赋,所以真正的天赋是让你感觉自己更强大的东西。
13.天赋的四个特征,分别是自我效能,本能,成长/专注和满足。
14.探索天赋有三个方法,写日记记录内在感受,问自己有关自我效能、本能、成长/专注和满足的问题,以及问别人关于自己的特质。
15.将弥补劣势的时间,重新分配到最大化你的天赋上面,才能事半功倍。具体方式是,思考三个可能性:停止(停止做自己劣势的事情,并考虑停止后的影响),合作(与有优势的人合作,弥补你的劣势),替代(让自己的优势和天赋替代自己的劣势)。
16.刻意练习是指:为了掌握某种能力,有意识地付出努力,投入到某项活动中。
17.正确的刻意练习要符合四大特征:在学习区练习,大量重复,持续获得有效反馈,专注。
18.学习区位于舒适区和恐慌区中间,是刻意练习的最佳区域。
学习如何学习
如何快乐的学习
1.我们的学习大多是“T”字型的:在一个领域精通就可以了,而其他大多数领域,学习重点在于了解以及建立跨领域间的联系。
2.快乐有效的学习,要满足三点:学自己喜欢的东西,能够学得好,能给我们带来价值。
3.在学习过程中,需要做到:按需学习(学习的东西是否对现阶段有价值),调整心态(对待学习的态度,决定了我们是否会喜欢它),提升元认知策略(每个人有不同的学习风格,了解自己的风格并且调整学习方法,能够大大提高学习效率),正确犯错。
4.按需学习:选择对我们有用,与历史过往经历匹配、能让我们参与其中、并能够应用的学习内容。长期有用的东西,需要转化成短期有用;一个大的学习内容,需要拆分出对我们最有用的部分,并集中学习这个部分。
5.调整心态:不要试图用意志力坚持学习,而要从学习本身寻求快乐。把诱惑隔离开,渐渐会学习养成习惯。学习一样东西,不需要1万小时,20小时足矣。
6.提升元认知策略:每个人的认知方式不同,知道自己的认知优劣势,才能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。通过策划(定计划,排资源)、选择(筛选关键要素)、联系(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)、调整(分析并准备理解,吸收)、追踪的五大技巧。来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。
7.正确犯错:人类的大脑是从犯错中学习的,能否从犯错中进步,决定了犯错这件事获得的是成就感还是挫败感。
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
1.技术和互联网如此发达,所以我们的学习,应该不再局限于现有知识,而更多的是探索未来的能力;不再局限于知识的本身,而更多的是这些知识可以解决何种问题;不在局限于某个领域,而更多的是知识之间的联系。
2.从学习来说,分为知识、能力和价值观三类学习。这三类内容的学习方式是不同的,倘若我们没有意识到这种不同,就会出现如下误区:
误区一:知识零散化,导致信息饥渴症以及信息过载;
误区二:只学价值观,忽略知识和能力;
误区三:将知识和能力割裂。
3.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,应该包括三个要素:有知识架构,有知识内容,内容之间的联系。
4.建立知识体系的步骤:
<1>明确自己的学习背景:如果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,是很难建立起知识架构的。1>
<2>通过各种可靠渠道建立架构:通过高质量信息渠道,找一个已有的知识体系,而不是自己搭建。(专家,专业网站(知乎,Google,quora,Wikipedia等),经典书(经典教材不读就很难建立起架构,读paper借鉴的重要性))。2>
<3>不断修正自己的知识架构:建立起适合自己的知识架构。3>
<4>在框架中填充知识:定时分门别类的清理,定期回顾。4>
<5>将知识之间,知识与问题之间进行关联。5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