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习观
从高中开始,由于每次努力都未取得好的成绩,自己对学习的态度渐渐从喜欢变得恐惧。自己也能够意识到,当产生这种态度时,学习的路不会走得愉快,也不会走得更远,幸得一朋友推荐看了B站博主YJANGO关于学习观的视频,让我对学习有了新的认识,新的理解,希望这对即将考研的我有所帮助,尤其是在学习的态度上面。
Introduction
既然是通过博主的视频做的笔记,所以在这里要推荐下该博主的B站地址:
resource
- 学习
- 学习的定义
- 从有限例子找出规律
- 将信息压缩成知识
- 学习的原则
- 明确知识的输入输出
- 用例子重塑大脑链接
- 用二阶知识分而治之
- 学习方法
- 思维导图
- 学习的定义
学习观1
分清记忆和学习:
记忆:容量有限,难以集齐
学习:找出知识,压缩信息
学习观2
学习步骤应该是什么:
- 明确问题和答案
- 用例子构建知识
- 验证知识有效性
学习观3
- 学习三要素,输入,学习方式,输出
- 学习知识的两大方式:
- 思考类:例如学习数学和逻辑
- 运动类:例如学习语言和运动
- 学习的误区
- 错误输入输出
- 错误学习方式
- 不用例子学习
- 方法
原理一:矫正输入输出的偏差:
- 看电影学英语
- 练习说外语:选个话题,表达看法,不思考中文。
- 只看英语解释,是避免加入中文思考这个中间输出。
原理二:不经过意识,而使用运动类构建知识:
- 泛听,泛读
- 看电影学英语
原理三:通过例子避免仅把知识当信息记忆:
- 理解单词时看很多个例句,重构你的大脑对理解该意思的连接。
- 听、说、读、写,四项能力针对的分别用大量例子练习。
学习观4
理解学习知识方式中运动方式和思考方式的不同:
在学习运动类知识往往要直接关注输入和输出,但在应用思考类知识时却相反。
下面主要来看一下正确的思考方式应该是什么:
知识量相同的两个人,会因为思维方式,造成解决问题能力落在两个不同等级上。在解决未知问题时,会有两种方法:
1.多学知识
2.分而治之(将一个大问题转变成多个小问题解决)
如果使用第一种方法,是一种直接关注输入和输出的方式,这样会遇到的问题是:编程无头绪,写作无思路,解题无思路,工作难应对。
但是如果采用第二种方法,就能将指数级的知识量转化为线性级,用更小的知识储备去解决更多的问题,拆分问题分而治之的方法,将直接决定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学习观5
如何画思维导图:
一阶知识:
列出知识的关键词->问自己它是什么->问自己他的目的是什么->拆分知识
二阶知识:
- 列出关键词
拆分关键词
- 组合(从属):由哪些子知识构成
- 顺序:哪些步骤
- 条件:什么情况下成立
- 循环:是否是同一知识的多次应用
循环拆分知识
学习观5.5——如何设计思维导图
设计依据:
- 明确输入输出任务
- 将信息压缩成知识
- 例子重塑大脑链接
- 二阶知识拆分知识